趙雄參加科舉考試獲得省試第一名的這一年,正是南宋隆興元年(1163)。
這一年,宋高宗趙構禪位於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這一年,宋孝宗在宋高宗還在世的情況下,下詔書為岳飛平反昭雪;這一年,宋孝宗啟用張浚為樞密使,發動了隆興北伐。這一系列對於南宋朝廷來說足以震驚朝野的大事件的發生,註定會給趙雄這位即將入仕的讀書人以激蕩和震撼,也必然對他將來從政後的世界觀產生深刻影響。後來的事實也的確如此。
趙雄,字溫叔,資州(今四川資中)人。前面有說,趙雄於1163年獲得了省試第一的好成績,他由此進入了南宋名臣虞允文的視野。虞允文以「採石大捷」大勝金軍而震驚朝野,時任川陝宣諭使,正全力籌備恢復中原的抗金事宜,多事之秋,急需用人,虞允文得知省試第一者為趙雄,又是四川人,當即闢為幹辦公事,協助軍務。後來,虞允文回朝出任宰相,遂將趙雄推薦給朝廷。
趙雄才學兼備,品性優良,面對外族入侵的國恨家仇,他年輕的內心早已湧起一股愛國情懷,加上在虞允文幕府中的耳濡目染,使他不僅樹立了抗金理想,而且這種理想和信念越來越堅定。所以,當虞允文將他引薦於朝廷,宋孝宗於乾道五年單獨召見他時,他直抒心臆,談論北伐見解,宋孝宗聽後很驚異,有感於年輕人的識見與擔當,當即任命趙雄為秘書省正字。
乾道六年(1170)五月,宋孝宗派遣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范成大使金,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范成大臨行前,孝宗曾召見趙雄討論時政,趙雄借范成大使金一事,慷慨激昂,極論恢復中原大計,讓孝宗驚喜朝中有人,馬上任命他為右史(掌起居舍人事),才短短兩個月,又升他為舍人(即知制誥),不到一年,再驟升為中書舍人,將他重用為草擬詔命的近臣,可見孝宗對趙雄的信任。
金國派耶律子敬為使節,來宋廷祝賀會慶節,趙雄出任館伴使。他借與耶律子敬接觸的機會,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情報,及時向孝宗報告,有時甚至連夜進宮當面報告孝宗,使孝宗掌握了許多對於和金談判有價值的信息。耶律子敬回國之前,即將辭行,按宋金之間的慣例應當奏樂。趙雄以朝廷郊祭、天子齋戒為由,反對奏樂。孝宗認為有理,但又怕得罪金使,兩難之際,趙雄說有此理由,金使不敢不從,若有變故,我必將對方帶至驛館說服。
後來,耶律子敬辭行時果然未用樂,也未引起外交事端,這為本來已經十分屈辱的南宋朝廷,稍稍挽回了一點面子。同時,在為孝宗服務的過程中,趙雄還多次建議孝宗設置恢復局,以牽頭北伐事宜,宋孝宗本有志於北伐,雖說之前「隆興北伐」以失敗告終,但這樣的建議到底還是合乎他真實的心意,所以,趙雄深得孝宗信任。
趙雄政治作為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他的使金之行的凜然表現。當時,趙雄以祝賀金主生辰為由,出使金國。雖然名義為祝賀金主生辰,但趙雄與孝宗商議的真實出使目的是爭取遷回諸先帝陵寢,以及確定受書儀式問題。這都是涉及到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問題,所以,在趙雄面見金主爭取權益的過程中,自然阻力重重,但面對金主的霸道和金國大臣們的虎視眈眈,趙雄絲毫不懼,據理力爭,金國大臣屢屢起鬨,他依然舌戰群臣,抗爭到底。趙雄此行,震驚金國上下,金人將這次廷爭喻為「龍斗」,可見當時的驚險。
出使歸來,趙雄先後被任命為禮部侍郎,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淳熙五年(1178),被孝宗拜為右丞相。趙雄以恢復中原為己任,每每進見孝宗,必言「二帝在沙漠」,多次建議北伐。宋孝宗登基之初,本有恢復中原大志,但自「隆興北伐」失敗後,於1164年與金人簽訂了屈辱的「隆興和議」,投降外交成了常態,朝中也大都以主張忍辱的大臣為多,但趙雄卻堅持抗金北伐,並且不改初心,始終如一,堪稱氣節之臣。
然而,「隆興北伐」的失敗,不僅造成了南宋國力大損,也使朝中反對北伐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宋高宗以太上皇身份時時干預,朝中難以形成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的統一戰線,致使孝宗有心無力,遂也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基於環境如此,趙雄任宰相,註定時間不會很長。果然,作相不久,趙雄即遭人彈劾而罷相。後來,他還在江陵、湖北、潼川等地任職,重視民生,關心百姓,頗有政聲。
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趙雄去世,終年六十五歲。
力主抗金的南宋大臣,皇帝欣賞,當上宰相,最後也因力挺抗金罷相
趙雄參加科舉考試獲得省試第一名的這一年,正是南宋隆興元年(1163)。
這一年,宋高宗趙構禪位於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這一年,宋孝宗在宋高宗還在世的情況下,下詔書為岳飛平反昭雪;這一年,宋孝宗啟用張浚為樞密使,發動了隆興北伐。這一系列對於南宋朝廷來說足以震驚朝野的大事件的發生,註定會給趙雄這位即將入仕的讀書人以激蕩和震撼,也必然對他將來從政後的世界觀產生深刻影響。後來的事實也的確如此。
趙雄,字溫叔,資州(今四川資中)人。前面有說,趙雄於1163年獲得了省試第一的好成績,他由此進入了南宋名臣虞允文的視野。虞允文以「採石大捷」大勝金軍而震驚朝野,時任川陝宣諭使,正全力籌備恢復中原的抗金事宜,多事之秋,急需用人,虞允文得知省試第一者為趙雄,又是四川人,當即闢為幹辦公事,協助軍務。後來,虞允文回朝出任宰相,遂將趙雄推薦給朝廷。
趙雄才學兼備,品性優良,面對外族入侵的國恨家仇,他年輕的內心早已湧起一股愛國情懷,加上在虞允文幕府中的耳濡目染,使他不僅樹立了抗金理想,而且這種理想和信念越來越堅定。所以,當虞允文將他引薦於朝廷,宋孝宗於乾道五年單獨召見他時,他直抒心臆,談論北伐見解,宋孝宗聽後很驚異,有感於年輕人的識見與擔當,當即任命趙雄為秘書省正字。
乾道六年(1170)五月,宋孝宗派遣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范成大使金,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范成大臨行前,孝宗曾召見趙雄討論時政,趙雄借范成大使金一事,慷慨激昂,極論恢復中原大計,讓孝宗驚喜朝中有人,馬上任命他為右史(掌起居舍人事),才短短兩個月,又升他為舍人(即知制誥),不到一年,再驟升為中書舍人,將他重用為草擬詔命的近臣,可見孝宗對趙雄的信任。
金國派耶律子敬為使節,來宋廷祝賀會慶節,趙雄出任館伴使。他借與耶律子敬接觸的機會,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情報,及時向孝宗報告,有時甚至連夜進宮當面報告孝宗,使孝宗掌握了許多對於和金談判有價值的信息。耶律子敬回國之前,即將辭行,按宋金之間的慣例應當奏樂。趙雄以朝廷郊祭、天子齋戒為由,反對奏樂。孝宗認為有理,但又怕得罪金使,兩難之際,趙雄說有此理由,金使不敢不從,若有變故,我必將對方帶至驛館說服。
後來,耶律子敬辭行時果然未用樂,也未引起外交事端,這為本來已經十分屈辱的南宋朝廷,稍稍挽回了一點面子。同時,在為孝宗服務的過程中,趙雄還多次建議孝宗設置恢復局,以牽頭北伐事宜,宋孝宗本有志於北伐,雖說之前「隆興北伐」以失敗告終,但這樣的建議到底還是合乎他真實的心意,所以,趙雄深得孝宗信任。
趙雄政治作為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他的使金之行的凜然表現。當時,趙雄以祝賀金主生辰為由,出使金國。雖然名義為祝賀金主生辰,但趙雄與孝宗商議的真實出使目的是爭取遷回諸先帝陵寢,以及確定受書儀式問題。這都是涉及到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問題,所以,在趙雄面見金主爭取權益的過程中,自然阻力重重,但面對金主的霸道和金國大臣們的虎視眈眈,趙雄絲毫不懼,據理力爭,金國大臣屢屢起鬨,他依然舌戰群臣,抗爭到底。趙雄此行,震驚金國上下,金人將這次廷爭喻為「龍斗」,可見當時的驚險。
出使歸來,趙雄先後被任命為禮部侍郎,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淳熙五年(1178),被孝宗拜為右丞相。趙雄以恢復中原為己任,每每進見孝宗,必言「二帝在沙漠」,多次建議北伐。宋孝宗登基之初,本有恢復中原大志,但自「隆興北伐」失敗後,於1164年與金人簽訂了屈辱的「隆興和議」,投降外交成了常態,朝中也大都以主張忍辱的大臣為多,但趙雄卻堅持抗金北伐,並且不改初心,始終如一,堪稱氣節之臣。
然而,「隆興北伐」的失敗,不僅造成了南宋國力大損,也使朝中反對北伐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宋高宗以太上皇身份時時干預,朝中難以形成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的統一戰線,致使孝宗有心無力,遂也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基於環境如此,趙雄任宰相,註定時間不會很長。果然,作相不久,趙雄即遭人彈劾而罷相。後來,他還在江陵、湖北、潼川等地任職,重視民生,關心百姓,頗有政聲。
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趙雄去世,終年六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