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個周末,我去了一趟朋友家。
朋友有兩位很可愛的孩子,一個是姐姐,一個是弟弟。弟弟比較年幼,3歲左右,姐姐4歲。我去的時候,他們正一起看動畫片,朋友在廚房忙活著。
因為和朋友也比較熟,和孩子們打過招呼後我就進廚房和朋友聊起來了。
突然,兩個孩子吵起來了。
"你給我!"姐姐很大聲地說。
出來一看,兩姐弟在搶遙控器。
弟弟邊哭邊使勁拿著遙控器。
姐姐說:"你都看這麼久了,我也要看!"
朋友說:"寶貝,你讓下弟弟咯,他還那麼小。"
姐姐說:"你說我們輪流看的,憑什麼我什麼都要讓著他!吃的也是,玩的也是,我呢!"
說著,姐姐就已經哭起來了。
看著朋友走去安慰女孩,我想起身邊許多孩子們常常因為一件玩具一樣東西爭吵起來。一個想對方分享,一個拒絕分享。在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就十分重要了。因為你的引導和做法影響了孩子以後為人處世的方式。
但在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向拒絕分享的孩子說:"讓一下給人家啦!""你要懂得分享,給他玩下咯。"這或許是出於場面的尷尬,又或者是出於分享的美德。
可是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家長們都需要明白:教孩子"分享"只是第一步,教孩子"拒絕"才能完成全部閉環,即不能讓孩子自私自利不願意分享不能,也不能讓孩子只懂得分享不懂得拒絕。
只懂分享不懂拒絕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有一段時間人們都在討論"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不懂得拒絕,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即使他人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自己也做,因為害怕自己一旦拒絕對方就不喜歡自己了。長期如此,這類型人活得很累,活得並不輕鬆自在。
雖然孩子還小談不上活得累不累,但是不懂拒絕的確不利於孩子個人成長,更不利於他未來的生活和學習。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不懂得拒絕,難以收穫真正的尊重一位母親帶著她女兒到小區里玩。當時她女兒正在玩一輛車子,她女兒朋友看到後,把住車子,把她女兒一推,說了句"我要玩",就自己坐了上去。她女兒當時什麼都沒說,什麼都沒做,乖乖地讓到了一邊。相比霸道,母親更擔心女兒不懂拒絕而軟弱的表現。
因為孩子如此無條件、無原則答應他人或者分享玩具,不僅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感到不快樂,還容易被一些有心之人欺負或者利用,不感激孩子的"好"也不尊重孩子。不懂得拒絕,容易陷入危險境地近幾年猥褻、性侵未成年人事件引起人們極大重視,同時也引起人們對性教育的重視。其實性教育是要告訴孩子要懂得拒絕和預防別人對自己身體的侵犯。
在一個案件中,小學教師利用改作業等借口在課堂講台後猥褻了全班的女學生,但大部分孩子們不敢當場拒絕老師,覺得丟人也不敢告訴其他人。直到有一個孩子告訴了家人,這名教師的罪行才被揭露出來。
如果有一個孩子當場拒絕了老師,是不是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孩子擁有拒絕的能力,那他們化險為夷的機會是不是就會大很多?如果孩子不懂拒絕,所有東西都與人分享,那有可能受到的傷害大過於分享的快樂。
不懂得拒絕,難以建立健康的人格有些孩子因為內心孤獨十分渴望收穫友情,於是對待對方提出的要求,自己會因為朋友或者"想要一個朋友"的強烈願望,而放棄自己的本意去迎合對方。
還有一些孩子十分要強愛面子,覺得不能舍掉面子拒絕別人要求,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綁上"老好人"的標籤。
這兩類孩子常常通過犧牲自己的時間、心愛的玩具等自身利益來獲得別人的認可,但常常將自己置於難堪和不利的境地,然後傷心難過,備受指責或者自責。
另外一些孩子內向膽小,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儘管不想父母將玩具送給其他人,但礙於父母的要求還是不情願地分享出去了。這類孩子遇到不公正待遇時常常默默忍受,內心長期有著一種負面的預期,覺得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容易自卑放低自尊。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孩子不懂拒絕都是在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依附在別人需求上而存在的。相比那些常常懂得拒絕的孩子,這些孩子就顯得人格不夠獨立不夠自信。
有原則分享,有技巧拒絕從小我們總是被教育分享是一種美德,長大後才明白了婉言拒絕也是一種修養。在學會拒絕這條路上,我們經歷了許多。如果當初我們能早一點學會拒絕,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孩子正在成長,早一點教孩子學會拒絕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教孩子既懂得分享也懂得拒絕呢?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家庭氛圍、父母言行都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平時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和決定一些事情。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要分享或者讓孩子自己選擇分享什麼玩具。
雖然玩具對於我們而言是件小東西,但對孩子而言可能是最寶貝的東西,所以不要擅自將孩子的玩具送給對方。如果對方孩子一直搶著要,要幫助孩子堅持立場或者再與孩子溝通,不要強迫孩子分享。這也是讓孩子清楚的認識到"這件東西屬於我,只有我願意才會分享給你。"讓孩子學會說"不"如果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表達出了反對的情緒,直接說"不",我們也應該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學會有技巧地、委婉地拒絕他人。比如:"請等一會""我先玩一會,再給你玩"等等。
當然我們不要代替孩子去拒絕別人,多點讓孩子自己處理拒絕,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多點練習和訓練,就會不斷積累拒絕他人維護權益的經驗。
讓孩子明白拒絕不代表"友盡"當孩子出現為了維護友誼,勉為其難地答應了朋友要求的情況時,就要告訴孩子"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並不會為了你不想讓對方玩自己的玩具就不和你做朋友了。"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告訴孩子拒絕不代表"友盡"。
這也是要讓孩子明白,拒絕別人和被別人拒絕都是非常正常的行為。作為父母平時就可以訓練孩子這種意識,比如當孩子拒絕分享零食給我們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拒絕分享我們的零食給他,然後要告訴他自己的東西可以選擇拒絕分享,被別人拒絕是很常見的事情並沒有對錯,我們都要學會坦然對待。平時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讓孩子學會拒絕他人,家長首先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這也孩子才敢於表達自己想法敢於說"不"。
家長自己也不能為了表現出豁達的樣子,而強迫孩子去接受其他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哄孩子送玩具給別人。
教育孩子分享公共場合資源要遵守社會準則有一次兒童節買雞排,隊伍排了很長。有一位父親在旁邊購買烤魷魚,順便讓孩子站在買雞排的隊伍最前面,工作人員立刻讓孩子不要插隊。
在為工作人員點贊的時候,也想到教育孩子在讓座、排隊、過紅綠燈的時候都要遵守社會準則。
一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規則遵守規則,二也是要教育孩子當有人違背了社會準則要你分享公共場合資源的時候比如插隊、霸佔座位,你可以大膽、有底氣地拒絕對方。當拒絕不成功的時候,可以尋求一些相關工作人員、家人幫助。
孩子總會長大,總要離開家獨自面對社會和生活。與人分享能得到他人的信任、青睞和尊重,但是一味地、沒有原則的分享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困難和社交問題。因為,分享的過程是一個雙方都感受到快樂的過程,是我分享我快樂你享受你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要學會分享,還一定要學會拒絕。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教孩子「分享」只是第一步,教孩子「拒絕」才能完成全部閉環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個周末,我去了一趟朋友家。
朋友有兩位很可愛的孩子,一個是姐姐,一個是弟弟。弟弟比較年幼,3歲左右,姐姐4歲。我去的時候,他們正一起看動畫片,朋友在廚房忙活著。
因為和朋友也比較熟,和孩子們打過招呼後我就進廚房和朋友聊起來了。
突然,兩個孩子吵起來了。
"你給我!"姐姐很大聲地說。
出來一看,兩姐弟在搶遙控器。
弟弟邊哭邊使勁拿著遙控器。
姐姐說:"你都看這麼久了,我也要看!"
朋友說:"寶貝,你讓下弟弟咯,他還那麼小。"
姐姐說:"你說我們輪流看的,憑什麼我什麼都要讓著他!吃的也是,玩的也是,我呢!"
說著,姐姐就已經哭起來了。
看著朋友走去安慰女孩,我想起身邊許多孩子們常常因為一件玩具一樣東西爭吵起來。一個想對方分享,一個拒絕分享。在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就十分重要了。因為你的引導和做法影響了孩子以後為人處世的方式。
但在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向拒絕分享的孩子說:"讓一下給人家啦!""你要懂得分享,給他玩下咯。"這或許是出於場面的尷尬,又或者是出於分享的美德。
可是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家長們都需要明白:教孩子"分享"只是第一步,教孩子"拒絕"才能完成全部閉環,即不能讓孩子自私自利不願意分享不能,也不能讓孩子只懂得分享不懂得拒絕。
只懂分享不懂拒絕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有一段時間人們都在討論"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不懂得拒絕,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即使他人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自己也做,因為害怕自己一旦拒絕對方就不喜歡自己了。長期如此,這類型人活得很累,活得並不輕鬆自在。
雖然孩子還小談不上活得累不累,但是不懂拒絕的確不利於孩子個人成長,更不利於他未來的生活和學習。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不懂得拒絕,難以收穫真正的尊重
一位母親帶著她女兒到小區里玩。當時她女兒正在玩一輛車子,她女兒朋友看到後,把住車子,把她女兒一推,說了句"我要玩",就自己坐了上去。她女兒當時什麼都沒說,什麼都沒做,乖乖地讓到了一邊。相比霸道,母親更擔心女兒不懂拒絕而軟弱的表現。
因為孩子如此無條件、無原則答應他人或者分享玩具,不僅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感到不快樂,還容易被一些有心之人欺負或者利用,不感激孩子的"好"也不尊重孩子。
不懂得拒絕,容易陷入危險境地
近幾年猥褻、性侵未成年人事件引起人們極大重視,同時也引起人們對性教育的重視。其實性教育是要告訴孩子要懂得拒絕和預防別人對自己身體的侵犯。
在一個案件中,小學教師利用改作業等借口在課堂講台後猥褻了全班的女學生,但大部分孩子們不敢當場拒絕老師,覺得丟人也不敢告訴其他人。直到有一個孩子告訴了家人,這名教師的罪行才被揭露出來。
如果有一個孩子當場拒絕了老師,是不是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孩子擁有拒絕的能力,那他們化險為夷的機會是不是就會大很多?如果孩子不懂拒絕,所有東西都與人分享,那有可能受到的傷害大過於分享的快樂。
不懂得拒絕,難以建立健康的人格
有些孩子因為內心孤獨十分渴望收穫友情,於是對待對方提出的要求,自己會因為朋友或者"想要一個朋友"的強烈願望,而放棄自己的本意去迎合對方。
還有一些孩子十分要強愛面子,覺得不能舍掉面子拒絕別人要求,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綁上"老好人"的標籤。
這兩類孩子常常通過犧牲自己的時間、心愛的玩具等自身利益來獲得別人的認可,但常常將自己置於難堪和不利的境地,然後傷心難過,備受指責或者自責。
另外一些孩子內向膽小,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儘管不想父母將玩具送給其他人,但礙於父母的要求還是不情願地分享出去了。這類孩子遇到不公正待遇時常常默默忍受,內心長期有著一種負面的預期,覺得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容易自卑放低自尊。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孩子不懂拒絕都是在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依附在別人需求上而存在的。相比那些常常懂得拒絕的孩子,這些孩子就顯得人格不夠獨立不夠自信。
有原則分享,有技巧拒絕
從小我們總是被教育分享是一種美德,長大後才明白了婉言拒絕也是一種修養。在學會拒絕這條路上,我們經歷了許多。如果當初我們能早一點學會拒絕,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孩子正在成長,早一點教孩子學會拒絕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教孩子既懂得分享也懂得拒絕呢?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
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家庭氛圍、父母言行都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平時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和決定一些事情。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要分享或者讓孩子自己選擇分享什麼玩具。
雖然玩具對於我們而言是件小東西,但對孩子而言可能是最寶貝的東西,所以不要擅自將孩子的玩具送給對方。如果對方孩子一直搶著要,要幫助孩子堅持立場或者再與孩子溝通,不要強迫孩子分享。這也是讓孩子清楚的認識到"這件東西屬於我,只有我願意才會分享給你。"
讓孩子學會說"不"
如果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表達出了反對的情緒,直接說"不",我們也應該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學會有技巧地、委婉地拒絕他人。比如:"請等一會""我先玩一會,再給你玩"等等。
當然我們不要代替孩子去拒絕別人,多點讓孩子自己處理拒絕,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多點練習和訓練,就會不斷積累拒絕他人維護權益的經驗。
讓孩子明白拒絕不代表"友盡"
當孩子出現為了維護友誼,勉為其難地答應了朋友要求的情況時,就要告訴孩子"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並不會為了你不想讓對方玩自己的玩具就不和你做朋友了。"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告訴孩子拒絕不代表"友盡"。
這也是要讓孩子明白,拒絕別人和被別人拒絕都是非常正常的行為。作為父母平時就可以訓練孩子這種意識,比如當孩子拒絕分享零食給我們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拒絕分享我們的零食給他,然後要告訴他自己的東西可以選擇拒絕分享,被別人拒絕是很常見的事情並沒有對錯,我們都要學會坦然對待。
平時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要讓孩子學會拒絕他人,家長首先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這也孩子才敢於表達自己想法敢於說"不"。
家長自己也不能為了表現出豁達的樣子,而強迫孩子去接受其他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哄孩子送玩具給別人。
教育孩子分享公共場合資源要遵守社會準則
有一次兒童節買雞排,隊伍排了很長。有一位父親在旁邊購買烤魷魚,順便讓孩子站在買雞排的隊伍最前面,工作人員立刻讓孩子不要插隊。
在為工作人員點贊的時候,也想到教育孩子在讓座、排隊、過紅綠燈的時候都要遵守社會準則。
一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規則遵守規則,二也是要教育孩子當有人違背了社會準則要你分享公共場合資源的時候比如插隊、霸佔座位,你可以大膽、有底氣地拒絕對方。當拒絕不成功的時候,可以尋求一些相關工作人員、家人幫助。
孩子總會長大,總要離開家獨自面對社會和生活。與人分享能得到他人的信任、青睞和尊重,但是一味地、沒有原則的分享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困難和社交問題。因為,分享的過程是一個雙方都感受到快樂的過程,是我分享我快樂你享受你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要學會分享,還一定要學會拒絕。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